【www.0477edu.com--教育动态】
红豆蔻别称大良姜、山姜等,为姜科山姜属植物大高良姜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变红时采收阴干,分布于广西、广东、台湾、云南等地,具有散寒燥湿、醒脾消食的功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红豆蔻的功效与作用吧.

【拼音名】
Yún Nán Hónɡ Dòu Kòu Guǒ
【来源】
药材基源:为姜科植物节鞭山姜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pinia conchigera Griff
采收和储藏:秋季果实熟时采收,晒干。
【原形态】
节鞭山姜,多年生丛生草本,高1.2-2m。叶柄长5.10mm;叶舌全缘,长约5mm,被绒毛或无毛;叶片披针形,长20-30cm,宽7-10cm,先端争尖,基部钝,除边缘及叶背中脉上被短毛柔毛外,余均无毛。圆锥花序长20-30cm,通常仅有1-2个分枝,第2级分枝多具短,长约1。5cm,上有4-5枚小苞片;小苞片漏斗状,长3-4mm;花呈蝎尾状聚伞花序排列,小花梗长3-5mm;萼杯状,长3-4mm,淡绿色,3裂;花冠白色或淡青绿色,外被毛,花冠管与萼等长,裂片长5-7mm;唇瓣倒卵形,长5mm,内凹,淡黄或粉红而具红条纹,基部具紫色痂状体遮住花冠管的喉部;侧生退化雄蕊正方形,长1.5mm,红色,花丝细长,长mm,淡黄至淡红,花药长2mm;子房无毛,梨形,亮绿色。果鲜时球形,干时长圆形,守0.8-1cm,枣红色,内有种子3-5颗,芳香。花期5-7月,果期9-12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20-1100m的山坡密林下或疏阴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西双版纳、沧源等地。
【性味】
味辛;性温
【功能主治】
温中散寒;理气健胃。主脘腹冷痛;食滞不化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
【摘录】《中华本草》
红豆蔻的药膳作用
1、将红豆蔻和鲤鱼煮汤食用,对水肿、脚气、小便困难等起食疗作用,还能治疗肝硬化、肝腹水,补体虚。
2、红豆蔻与冬瓜同煮后的汤汁是解全身水肿的食疗佳品。
3、红豆蔻与扁豆、薏仁同煮可治疗腹泻。
4、红豆蔻还可与中药同用,如红豆蔻配以连翘和当归煎汤,可治疗肝脓肿。
5、红豆蔻配以蒲公英、甘草煎汤可治疗肠痛等。
红豆蔻的药用选方
1、治胃寒疼痛(包括慢性胃炎、神经性胃痛)。红豆蔻3克,研末。每服1克,红糖汤送服,每日3次。
2、治胃脘痛。红豆蔻、香附、生姜各9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3、治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红蔻、连翘、鸡内金各9克,黄连4.5克。水煎服。
4、治风寒牙痛。红豆蔻为末,随左右以少许搐鼻中,并掺牙取涎,或加麝香。
5、治慢性气管炎,咯痰不爽。红豆蔻3克,莱菔子、苏子各6克。水煎,日分2次服。
本文来源:http://www.0477edu.com/thread-833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