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疯人院观后感500】看飞越疯人院观后感范文

更新时间:2017-01-18 来源:观后感 点击:

【www.0477edu.com--观后感】

  《飞越疯人院》并不是喜剧,相反,《飞越疯人院》的一些角色的下场让人感到悲凉和沉重。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飞越疯人院的观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飞越疯人院

  飞越疯人院观后感篇一

  早就听说过这部影片,却一直都没有看,一直以为是一部皆大欢喜的喜剧,可能是把它和《虎口脱险》搞混了,或者是把中间逃脱的部分当成了结局。今天看过以后才知道它不像原本想的那么肤浅,结局虽有伤感,但另一面的欢喜却更深了一个层次,回味也更浓厚。

  疯人院有形的墙容易翻越,现实中无形的墙却难以冲破,甚至有时它已经打开一个缺口,我们却没有勇气跨出第一步。这道墙是体制?是成见?是阶层壁垒?是内心的自卑?是你认为一切束缚着你的东西。世上可能一部分人没有智慧分辨这道墙,或者说长久的生活在墙内已经全然习惯了它的存在,不再认为它是墙,也不再有翻越它的想法。有些人知道墙的存在,却没有勇气去翻越,他们可能觉得自己能力不足,可能看到曾经试图翻越的人遭遇残忍的对待,不敢再生出这样的念头。但是大多数不敢翻越的人却极其渴望有先驱者获得成功,并且会在成功时为其喝彩,而绝大多数也仅仅止步于喝彩,不会跟随先驱的步伐,突破束缚。

  现实往往让人难受,不是所有人都能获得洒脱,而且也不是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洒脱。想要突破可能需要强大的勇气,超越他人的能力,并等待合适的时机。比起Mac的逃脱,最终chief的成功更加让人欣慰,从他身上可以看到积蓄的力量和东方人很能感同身受的隐忍,从他身上也看到了对于启蒙老师Mac的理解,最终他高大的背影也承载了Mac的灵魂,值得仰慕。

  飞越疯人院观后感篇二

  导演米洛斯·福尔曼曾作为“捷克新浪潮”的中坚分子扬名国际,1968年捷克“布拉格之春”后流亡欧洲,之后辗转到美国,在1974年拍了这部影片。1975年的奥斯卡奖中获得5项金像奖。

  《飞越疯人院》是作家肯·克西发表于1962年的一篇小说。小说以疯人院借喻美国式的社会形态,反体制意味浓烈。经移民导演米洛斯·福尔曼之手,其复杂的意识形态背景给影片带来一层特殊的光泽。同时也给了观众更多的揣度空间。

  异常丰富的隐喻性是读解《飞越疯人院》的关键。后结构主义理论家福柯在他的著作《癫狂与文明--理性时代的精神病史》中提出:“现代精神病院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权力机构。”疯人院在福柯的书中,预示着关于现代文明社会的经典寓言。影片中透出的那些强烈的叛逆情绪与60年代的文化思潮有很大的联系。60年代的美国,是一个“光荣与梦想”破灭的时代,一系列社会体制和意识形态的冲突以激烈的方式暴露出来。而反传统、反秩序、反主流的文化思潮,大幅度的影响了当时的艺术创作。

  电影中的疯人院里,时刻带着一种被遮蔽了的压抑。不经意的看起来气氛似乎是和谐的,光线也是柔和的,连吃药治疗时都放着轻柔的音乐。病人们充分自由的在医院里四处活动,打牌抽烟。表现良好的人,甚至有机会在医护人员的陪同下外出。但只有麦克默菲看出了这看似完美的静谧世界里隐蔽的脆弱环节。

  开始,他要求把音乐声减弱,而不是像其他人一样在音乐里乖乖的吞服那些不知名的药片。而这样的举动对于秩序完整、封闭的疯人院来说无疑是一种挑衅。而麦克默菲其实也并不是刻意的去做出这样的反叛,他的行为仅仅是出于天性。他无拘无束的性格必然和严谨的压制格格不入。在麦克默菲撞击下,原来安稳守纪的“疯人”们也开始流露出正常人的天性。他们享受海边阳光的沐浴和跟女人在一起的乐趣,享受争取自我反抗后从未感受过的发自生命本身的愉悦。

  麦克默菲实际上破除的是一种仪式。当他到来之后,吃药、开会,心理治疗,所有的程序都遭到了质疑。虽然麦克默菲要求每次都遭到了拉奇德的拒绝,但对于一直机械般重复这些程式的疯子们来说,麦克默菲的举动无疑触动了他们。这使得当他们面临这种非暴力的压抑时,产生了新的反映。一个病人对拉奇德的质问:“既然比利不愿意说,你为什么非要问他。”而查理也开始大声哭泣着要自己的香烟。好比像是在一个坏孩子作了示范之后,所有的好孩子都被诱发了他们“坏”的天性。

  而护士长拉奇德则担任了一个恶毒的母亲角色。她管理和维持着疯人院的秩序,永远是一幅严肃、端庄、对局势把握游刃有余的表情。她支配调度着这些规范化世界里的疯子,因为她熟知他们的弱点。所有的疯子们对她而言,都更像是犯了错误在这里寻求管教的孩子。尤其对于孱弱口吃的比利,她更象是一个母亲,一个视孩子的长大为犯罪的母亲。在片中开会讨论的内容也透露了比利"疯狂"的真正原因是:他的母亲阻止了他和女孩约会。比利也曾反问麦克默菲:你以为我不想离开吗?因为比利以为作为一个不成熟的孩子只有滞留在有“母亲”庇护的疯人院里才能够安全,虽然他也渴望长大并离去。而在圣诞夜的“成人仪式”后,比利奇怪地恢复了正常的语言能力,面对拉奇德的诘问,他理智的说:我可以解释一切。但是拉奇德却拿出了对付比利的致命武器,她说:想想如果你妈妈知道了会怎样?于是比利瑟缩着恢复成那个惧怕母亲惩罚的孩子,杀死了成熟的自己。

  导演福尔曼的出色不仅在于他成功的诠释了原著精华,而在于他把一个反叛的主题用好莱坞式的经典语言来陈述出来,叙事层面同隐喻层面结合完美。在摄影处理上,也有同样的埋下了不少伏笔。大多数画面中的拉奇德始终占据着前景的中心位置,拍护士长时,多用仰视,拍病人时,则是俯视。当拉奇德和疯子们之间的对立越来越严重时,吃药和拉奇德主持心理治疗的意识反复出现,作为常规叙事因素,这不仅是在重复上延宕这种情绪,而且逐渐的把这表意为一种仪式。而对于仪式的破除,就意味着神话的终结。

  而印第安酋长代表的则是另一种文化特征。他来自丛林,回归丛林,他的反抗并不是麦克默菲那样是无意识的舒展天性,他的装聋作哑也不完全是为了避免伤害。这一切是为了要躲避,拒绝语言就意味着拒绝与体制发生关系,所以我们看到的酋长像是一位真正的隐士,安然地生活在这个类同于囚牢的空间里。而当麦克默菲警醒了他身上原始的力量时,他主动的对他说话了。最后,他用解除躯壳束缚的方式让麦克默菲的灵魂随着他回到丛莽之中,酋长搬起了麦克默菲生前扬言要举起,却没有力量举起的大理石水槽,用它砸破了桎梏,飞越了麦克默菲没有来得及飞越的疯人院。

  飞越疯人院观后感篇三

  凌晨2点。没有月亮。夜是那么清冷。它似一滴滴浑浊的雨水。透过头颅顺理成章的凉到我的脚尖。坐在窗台上。每段日子都显得毫无意义。重复的今天和昨天又有什么分别?一切期待都被泯灭。空气里散发着寂寞的气味。潮湿的如同某种霉菌。顺着呼吸进入我的身体。在每个夜里独自与自己对话。闭上眼睛。就可以感觉它翻腾在每个细胞中。绝望象激素般高涨。而黑暗延伸的如同一条没有尽头的曲线。连接着每一个黎明。

  还记得飞越疯人院吗?当杰克·尼科尔森饰演的麦克墨非第一次踏进疯人院的时候。当他看着解下的手铐时。他是多么快活和欣喜。眼睛亮的跟星子似的。是啊。那就是获得自由的眼神。你一直记得。你记得他是如此热情和有活力。一直试图摆脱那些规则和时间表。就算没成功。但他总是说。至少我尝试过。尝试也是需要勇气的。难道这还不够吗?有多少还未老去的生命连尝试都没有过。

  而这个世界。你看这个世界不就是一个巨大的疯人院吗?我们生活在其间。任何光怪陆离的事都已然习惯。就象那些疯子一样。习惯了每天按照别人制订好的时间表生活。习惯了这些规则道德边边角角的束缚。习惯了成天抱怨却没有走出去的勇气。心里总有个声音。极力呐喊着却始终被我们忽略。直至最后消失不见。我们终于都成熟了。融入社会开始了新生活。庸庸碌碌直到老死都不会再想起。我们为之付出的代价却是杀了自我。手起刀落且满面笑容。自以为多么完美。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是这个世界还是我们自己?

  你看见那些尚还年轻的人了吗。还未老去却已经习惯了回忆。那些梦想豪言壮语。几乎是一个世纪之前的模糊记忆。我们都还未老去。却在敏感中习惯了沉溺。本能决定了我们会选择对自己最好的方式。于是连思考都可以轻易放弃。谁不可以。不去想什么存在价值我是谁之类的东西。每天只关心吃睡或爱与不爱。这是多么轻松。不要自由不要激情没有梦想。磨平了所有的锐角一样可以生活的很好。幻想就够了。在家安逸的做做白日梦就可以满足了是吗?

  抱歉。我想我永远无法做到如此轻松。我也知道。我们都是依赖着这些体制化的东西在生活。我们需要这些。精神建立在物质之上的道理谁都明白。但越来越丰盛的物质究竟又带给了我们什么?这所多玛之城。富的人越来越富。穷的人越来越穷。越来越多的纵欲者。购物狂收藏癖占有欲。这些欲望把世界搅的不得安宁。战争时起。人人都不安分的跃跃欲试。媒体借机大作文章混淆视听。虽然两极分化和集体无意识不是一两天的事了。却从未如此兴盛过。而更多人却在愤怒后生活照旧的习惯了无止尽的指责漫骂。而更少的人在试图摆脱后。却获得了跟肖申克的救赎中。被关了几十年后放出来的那老头一样的下场。有多少人最后获得善终?还是我们一开始就注定不得救赎。

  一切都是这么矛盾。从混沌初开后就未明朗过。不是忙着生就是忙着死。那为什么忙着忙着。我们却忘了初衷。忘了坚持那些最初的美好。

  你看。当脸上的面具越来越华美。寂寞就象一种疾病般流行开来。无人幸免。我知道这个世界阿甘很少。因为大部分人天生就聪明且四肢健全。可谁都没有象他那样。把奔跑这个姿势坚持了一生。他总是说。我不聪明。但我懂得什么是爱。那么我们呢?聪明的我们除了爱自己之外。还懂得什么?是不是一切都得来实在太容易。还是根本就轻易可以放弃。为什么我们连坚持都已忘记?

  还有安迪。卧薪尝胆只为得到自由。那在大雨中振臂呐喊的姿势成为了永久的传奇。可你知道。肖申克的救赎并不是神话。只是坚持到底的人实在太少。记得巴比龙吗?那个不断越狱至老的人。他真的愚蠢吗?还是我们在感动之后应该明白点什么。这个世界上。不是没有为梦想奋斗到底的人。可为什么最后。他们不是成为电影上的一幕经典或者是传记书籍。而被人们歌颂。却永远都无法成为现实生活?

  告诉我。为什么当我们渐渐老去。却只能缅怀当初的激情?为什么还年轻却任由这些热情从身上蜕去?习惯了叹息。还是。还是我们一直都在惧怕什么。是麦克墨非死寂的眼神吗?被切除了脑白质的他。活着如同死去。除了死亡还有什么能给他自由。而我们也是如此。害怕一直坚持到最后。却什么都得不到。可做和不做终究是有区别的不是吗?

  还是你已经习惯了这样生活。懦弱的放弃了一切希望。沉湎于声色犬马中醉生梦死。更或者依赖着以前的阴影不可自拔。自以为有多不幸。你以为这个世界是圆的。注定容纳不了自己的锐角。却从未想过这个世界是由谁构成的。难道不是我们吗?难道不是你自己磨掉了所有。却不愿从疼痛里爬起来吗?连最真实的自己都不敢面对。还妄想隐藏起所有平静的继续生活就会天下太平。别愚蠢了。什么都是有期限的。什么都会过期。这个道理难道你从不明白?

  别在问我什么是希望。所谓希望。不是沉溺在黑暗中的等待和希冀。而是自己断绝所有退路的勇往直前。你是否明白?

  而这些音乐和影象。带给我们的东西也不该如此稀薄。除了安慰和迷恋。难道它从未带给你前进的力量和勇气?难道你从未感受过?别再问我要怎么活着。你都从未试过认真生活。去付出爱。而不是计较得失。珍惜所爱的一切。和爱你的一切。坚持梦想。就算它看起来不可能实现。但还是要为每一个可能去努力。还有。不要只会坐在家里抱怨。什么都不去做的人有什么资格抱怨。别去依赖绝望。绝望也是因为希望。就象活着才有可能改变。而死了却什么都没有一样。

  我还记得。影片的最后不是麦克墨非的死亡。而是定格在即将破晓的夜里。酋长打破了铁窗奔向黎明的背影上。他带着麦克墨非离开了那个窒息之地。奔向了新的开始。

  别再去怀疑。无论黎明之前夜有多长。只要我们不断的向着前方奔跑。不要畏惧和后退。更不要停下。心存相信。总有一天。抬头就能看到黎明。以及新的阳光。


看过“飞越疯人院观后感”的人还看了:

1.飞越疯人院经典语录

2.飞越疯人院观后感范文

3.飞越疯人院观后感

4.绝对挑战观后感

5.高雅艺术观后感

本文来源:http://www.0477edu.com/zuowen/26109/

为您推荐

后天的英文表达形式是怎么说_后天的英文表达形式是怎么样

后天是一个时间名词,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用英文形式来表达后天的。下面就让烟花美文网小编给大家分享后天的具体英文表达形式相关知识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后天的英文表达形式:the day after tomorrow英 [ð dei ɑ:ft tmru] 美 [ði de æft

2018-06-02 11:19:40   后天观后感英文  

双语阅读的书籍有哪些|双语阅读的书籍有哪些推荐

如今双语阅读已被广泛接纳,那你知道有哪些是双语阅读的书籍吗?为此烟花美文网小编为大家推荐一些双语阅读的较好的书籍。双语阅读的书籍1 The little prince (小王子)难度:一星内容:小王子的故事大家都熟了观后感:看的第一本原版书,作为个人入门打个基础是最好的选择。阅读起来几乎无障碍,但毕

2018-05-23 13:19:40   小学生阅读书籍推荐  

观看入团第一课观后感|入团第一课观后感范文800字

五四青年节,共青团发布了《入团第一课》教育视频。大家观看之后有何感想呢?写一些观后感,对我们观看体会有更大的理解。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入团第一课观后感800字,供大家参阅。入团第一课观后感800字篇一《入团第一课》是由共青团中央精心打磨的首部可视化的入团知识手册,涵盖了团的基本知识、团的发展历史、以及共

2017-11-27 21:19:40   入团第一课写观后感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2016_最新开学第一课观后感范文

开学的第一课首先不是老师讲的课吗,而是观看中央电视台的开学第一课节目来培养三观。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篇一20XX年《开学第一课》,在新生代组合TFBOYS演唱的主题曲《第一课》中,正式拉开序幕。TFBOYS表示,和同学们一起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

2017-11-07 20:19:40  

[美丽人生电影免费观看]观看美丽人生电影个人感想

《美丽人生》是一部带有浪漫色彩的电影,《美丽人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圭多对儿子善意的谎言了。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美丽人生的观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美丽人生观后感篇一昨天刚刚看完电影《美丽人生》,有点震撼有点感动,这部影片前后两部分给人的感觉完全不同,男主人公一点也不帅还有点秃头,个子瘦小,但

2017-11-07 17:19:40   美丽人生电影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