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0477edu.com--知识百科】
地理时间篇一:高中地理时间计算专题
时间计算专题
一、地方时
1、地方时只与经线(经度)有关,同一条经线地方时相同
2、地方时计算
T求=T已知±经度差*4分钟/1度
(要求点在已知点东边用“+”、反之用“-”)
经度每差15°,时间相差1小时
例:已知我国最西端(73°E)为某日8点,求我国最东端(135°E)地方时为多少?
二、区时
1、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2、求中央经线的度数=时区号数*15°
3、时区范围=中央经线的度数±7.5°
4、相邻时区时间相差一小时
5、区时计算
T求=T已知±时区差
(要求点在已知点东边用“+”、反之用“-”)
三、国际日期变更线
1、国际日期变更线180°(自西向东过180日期减一天)
2、两天分界线
从0点所在经线沿地球自转方向到国际日期变更线180°为今天。
从国际日期变更线180°沿地球自转方向到0点所在经线为昨天
四、北京时间
北京时间采用东八区区时,也是东经1200地方时。
五、太阳光照图时间判断:
1、不管是剖面图还是俯视图,如果有出现赤道,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
2、平分白昼的哪条经线为12时,平分黑夜的哪条经线为0时。
A
K
时间计算相关规律总结
1.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时区相同,区时相同;
2.经度相差1度,时间差4分钟,东早西迟;区时东加西减,需注意日期变更;
3.昼半球中央经线是直射点所在经线,直射点所在经线地方时12时。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0时或24时;
4.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8时;
5.日出时间为:夜长,日落时间=24-夜长;
6.地球上新旧日期分界线:地方时0时所在经线、180度经线(国际日期变更线),但注意理论日界线与实际日界线不完全重合;
7.国际标准时间:格林尼治时间,中时区区时,即本初子午线(0度经线)的地方时;
8.南北半球昼夜反对称原理——纬度相同分别位于南北半球的两点,一点的昼长等于另一点的夜长;
9.国际标准时间:格林尼治时间,中时区区时,即本初子午线(0度经线)的地方时;
10.南北半球昼夜反对称原理——纬度相同分别位于南北半球的两点,一点的昼长等于另一点的夜长;
高考计算题归纳
一、由经度差计算地方时或地方时
例1(2004年北京卷):读图1回答1—2题
1.2002年11月20日9时(北京时间)中国第1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自上海出发,此时长城站所在地区的区时为
A.19日19时B.20日5时
C.19日21时D.20日21时
2.9月23日,当飞机飞到135’E上空时,在舷窗边的乘客看到了海上日出。这时北京时间可能是
A.接近7时B.5时多C.不到5时D.7时多
二、由日照图推算日期、地方时或区时
例2(2004年上海):下图为地球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
黑夜,其他地区为白昼,读图判断:
1.此时,900E的区时是月日时。
【解析】由图看出900E为周半球中央经线,地方时为12时,900E的区时
就是为12时,此日北极圈以北为极昼,日期应为12月22日。北京时间是1200E上的地方时,为14时。
【答案】12221214
【解答方法】此题的关键找出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以此经线地方时为12
时为基础来计算时间。以极昼极夜的范围推断日期。
三、由新旧一天的范围求某点时间
例3(2000年吉、苏、浙卷):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左图),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判断1~2题:
1
甲地的时间为:
A.15时B.9时C.3时D.12时
2北京为A.6日8时B.7日8时C.6日20时D.7日20时
【解析】地球上日期的分界线是:地方时0时的经线和1800经线,从地方时0时的经线,向东到1800经线是新的一天(7月7日)的范围。用图解法(右图),很容易从图上找出地方时0时的经线、1800经线。甲位于地方时0时经线以东450,其时间为3时。1200E位于7日范围内,该经线的地方时为8时,北京的时间为7日8时
【答案】1、C2、B
【解答方法】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范围,并依据此找出地方时0时所在经线,然后以此为基础计算时间。
四、由日出日落时间求经度
例4(2004年天津文综卷)一天,我国某城市于北京时间4时30分日出,18时30分日落。该城市的经度为
A.123.5°EB.112.5°E
C.127.5°ED.135.5°E
【解析】由日出日落时间计算该地白昼时间为14时,日出时刻地方时为5时。由日出北京时间4时30分,可以推出此地位于北京(120°E)东7.5°。
【答案】C
【解答方法】此题的关键依据日出日落时间(区时)计算出白昼长,然后依据白昼长计算出日出的地方时。依据日出的地方时和区时差,来计算与时区中央经线的经度差。
五、由钟表显示时刻求经度或时区
例5:某日一位来自R城的游客在北京一宾馆住宿,此时R城的日期和区时与北京都不同(见下图3)。回答1—2题。
1.据图推测R城的位置在:
A.东半球、东时区
B.东半球、西时区
C.西半球、西时区
D.西半球、东时区
【解析】钟表显示时间R城时间为6时或者18时。北京时间是7时或者19时。因为两城市日期不同,两城市地方时不可能相差1个小时。当北京为7(19)时,R城18(6)时。由两城日期不同,计算得R城经度为75°W。
【答案】1.C2.D
【解答方法】此题解答的关键是,不要忽视表的显示重点和实际钟点可能差12时。再就是理解地方时0时所在经线和180度经线是日期分界线。
六、由日出日落时间计算昼夜长短
例6(2003年全国文综卷):读下图,一艘由太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图中左上角)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日落景观,洗印出的照片显示时间为9时0分0秒(北京时间)。据此判断1~2题:
1.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
A.22时B.14时C.20时D.16时
2.拍照的当天,漠河的夜长约为
A.16时B.14时C.10时D.12时
【解析】第1题,是时间计算问题。已知北京时间,计算P地的地方时。属于北京(东经1200)时间与P点(西经750)地方时的转换。即P点的地方时等于9时—(1950÷150)时即20时。
第2题,漠河与P点纬度大体相当,纬度大约是530,而分别在北半球和南半球。这样,拍照当天漠河的夜长大约等于P地昼长。因为P地日落时间20时,P地昼长为16小时。所以,漠河夜长约为16小时。
【答案】1.C2.
【解答方法】此题的关键是根据P点日落时北京时间9时,计算P点日落的地方时,再进一步计算P点昼长。要理解:两点纬度相当,而位于不同半球,一点的昼长等于另一点的夜长。
七、由日出日落时间推断季节
例7:某青年在某一旅游黄金周到青岛(36006/N120018/E)旅游,与北京时间7点正到达宾馆,看到宾馆大厅中图1信息。判断1-3题
1.该青年出游的时间:
A.劳动节B.国庆节
C.春节D.圣诞节
2.图中四个时间除北京外,正确的是:
A.①B.②C.②③D.③④
【解析】黄金周只有五一、十一两个。它们分别在夏半年和冬半年,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青岛日出在6点(地方时)前,冬半年日出在6点后。由青岛日出北京时间5
时59分,计算得青岛此日日出地方时6时12秒。由此可知此时是冬半年由很接近春秋分的国庆节。
伦敦比北京晚8小时、东京比北京早1小时,悉尼比北京早2小时。只有伦敦时间是正确的。
【答案】1.B2.A
【解答方法】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由昼夜长短推断冬夏半年时,所用的日出日落时间应该是地方时,而不能用区时。或许有的同学用“青岛日出北京时间5时59分很接近6点,国庆节比劳动节更接近春秋分,日出时间接近6点”,的错误思维过程来选答案也是选B,这只是巧合。但如果把试题改为:青岛日出北京时间5时59分,该日可能是:A.10月15日B.国庆节C.春节D.圣诞节,上述错误思维就不能再做出正确选择。
地理时间篇二:高中地理时间计算
高中地理时间计算
一、日期确定
(a)绝对日期(二分二至日)
1、晨昏线通过极点为二分日(春分日:3月21日,秋分日:9月23日,下同)
2、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二分日
3、地球上各地昼夜平分为二分日
4、太阳直射点在在赤道为二分日
5、全球任何一地日出时间为地方时6:00为二分日(必须满足“全球任何一地”
均有此现象,下同)
6、全球任何一地日落时间为地方时18:00为二分日
7、全球任何一地日出于正东方为二分日
8、全球任何一地日落于正西方为二分日
9、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点(eg.30n和30s)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为二分日
10、南北极点终日(24小时,下同)太阳高度角为0度,是二分日
11、全球任何一地物体影长x与其垂直高度l及当地地理纬度φ存在
x=l*cot(90-φ)的关系【cot就是余切函数】,为二分日
12、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出现极昼现象,为夏至日(夏至日:6月22日,下同)
13、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出现极夜现象,为夏至日
14、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且北极圈内有白昼地区(只要有就行),为夏至日
15、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且南极圈内有黑夜地区(只要有就行),为夏至日
16、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某日正午时物体影长为一年中最短,该日为夏至日
17、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某日正午时物体影长为一年中最长,该日为夏至日
18、晨昏线同子午线(经线)交角的锐角值为23度26分且北极圈内有白昼地区,为夏至日。
19、晨昏线同子午线(经线)交角的锐角值为23度26分且南极圈内有黑夜地区,为夏至日。
20、北极点太阳高度角终日为23度26分是夏至日
21、全球各地(南北极圈及以内地区除外)日出方向为东偏北23度26分是夏至日
22、北极圈(北纬66度34分)上任何一点最小太阳高度角为0度或最大太阳高度角为46度52分,是夏至日
23、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出现极昼现象,为冬至日(冬至日:12月22日,下同)
24、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出现极夜现象,为冬至日
25、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且北极圈内有黑夜地区(只要有就行),为冬至日
26、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且南极圈内有白昼地区(只要有就行),为冬至日
27、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某日正午时物体影长为一年中最长,该日为冬至日
28、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某日正午时物体影长为一年中最短,该日为冬至日
29、晨昏线同子午线(经线)交角的锐角值为23度26分且北极圈内有黑夜地区,为冬至日
30、晨昏线同子午线(经线)交角的锐角值为23度26分且南极圈内有白昼地区,为冬至日
31、南极点太阳高度角终日为23度26分是冬至日
32、全球各地(南北极圈及以内地区除外)日出方向为东偏南23度26分是冬至日
33、南极圈(南纬66度34分)上任何一点最小太阳高度角为0度或最大太阳高度角为46度52分,是冬至日
(b)相对日期(日期关系)
1、180度经线东面比西面晚一天,进行日期时间计算时认为180度经线是“死的”日界线(实际情况并不完全如此)
2、地方时为零点的经线东面比西面早一天,这是绝对的,这还是一条“活的”日界线(因为它是变动的)
二、时间确定
1、东早西晚(看似简单,非常有用,永恒的真理,我不知道你怎样理解)
2、地球上,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
3、还是在地球上,经度每相差1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
【有了上面3条,我们就可以根据任何一地的时间来推算全球其他地方的时间】
4、一天中,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时候,该地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00
5、一天中,太阳高度角最小的时候(可能为负值),该地所在经线地方时为0点或24点
6、通过昼半球中央的经线地方时为12:00
7、通过夜半球中央的经线地方时为0点或24点
8、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
9、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00
10、夏至日,晨昏圈同北极圈切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0点或24点
11、夏至日,晨昏圈同南极圈切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00
12、冬至日,晨昏圈同北极圈切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00
13、冬至日,晨昏圈同南极圈切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0点或24点
14、一天中,影长最短的时刻为地方时12:00
15、东/西x区的区时为东经/西经15*x度的地方时(eg.东八区就是东经120度的地方时,15*8=120)
16、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也就是东经120度地方时,不是北京(东经118度)的地方时
17、某条经线东面日期比西面日期早一天(eg.东面为8号,西面为7号),该经线地方时为0点或24点
18、二分日,全球各地日出时间为6:00
19、二分日,全球各地日落时间为18:00
20、任何时候,赤道各地日出时间为6:00
21、任何时候,赤道各地日落时间为18:00
22、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00
三、条件转化
1、同一经线各地地方时相同。也就是说,我们知道了任何一点的地方时,那么与其经度数相同的各地时间(地方时)也已知。
2、同一纬线各地日出地方时相同。这条的用处不如前一个大,但是在解决某些问题时候,用于转化条件,也比较好用。
四、对称法则
首先声明,这“对称法则”绝对是个人经验的总结,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关于这个问题的文章。学习自然地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天人和一,所谓天人和一,就是在地理学习中悟出宇宙中永恒的法则和真谛,如此,才是我们学习地理的真正意义。
宇宙是神秘的,它在不停的运动,在这种看似无序的运动中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平衡,这种平衡就是对称,正是因为存在着对称,矛盾体才同时是统一体,对称中我们才感到宇宙中一种冥冥的美感,这是一种有序和和谐的秩序美。说得你云里雾里了吧?其实,没那么神秘??
对称法则,就是说许多地理事物或现象是对称的,掌握这种对称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地理问题。比如,地球是对称的,南北半球是对称的,东经西经是对称的,气压带风带是对称的,洋流是对称的,昼夜半球是对称的,白昼关于正午对称,黑夜关于子夜对称,一天二十四小时关于12点对称等等等等??掌握对称法则,在解决时间计算问题时,你会感到思路骤然开阔,别忘了,学习地理就是天人和一!
五、经典习题
说了这么多,还是举两个例子吧,由于贴图不方便,能不用的图我就尽量语言描述了。
例(1)2003年宿迁市高三质量调研t36(1)
【图:2002年6月21日的日历,上面标注“今日夏至:21时24分”】
求:日历所示的夏至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
解:因为是夏至,太阳直射的纬度当然是北纬23度26分,不必求了,我们只要求经度“今日夏至:21时24分”的意思是北京时间21时24分的时候,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好了,我们只要求出东经120度地方时为21时24分时,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度数就行了,设其为x根据东早西晚的原理,x经线肯定在东经120度以西,对吧?东经120度地方时比当地地方志早9小时24分钟(21时24分-12时)每小时是15个经度,每4分钟是1个经度,9*15+24/4=141
也就是说x在东经120度以西141个经度,也就是西经21度,这样就求出来了...所以这道题目的答案就是(北纬23度26分,西经21度)
例(2)我举的最后一个例子,当然是最最经典的题目,保管你会遇到,反正我们是天天考月月考年年考??
看图,这是一个极点俯视图,o代表极点,图上的箭头代表地球自转方向。图中阴影部分是日期为5月5日的地区,白色部分是日期为5月4日的地区,其中5月4日的地区占图中面积的1/4(即经线oa与ob垂直),求此时北京时间。解:是不是感到很棘手呢?看图!先由地球自转方向判断出,这是北极点俯视图还记得我前面讲“两条日界线”的问题吗?什么?忘了?抓紧往回看,在第一部分日期确定讲相对日期的时候我说,180度经线是“死的”日界线,地方时为零点的经线是“活的”、“变动的”日界线。
在这题的图里,很明显,oa、ob是两条日界线,也就是说其中一个是180度经线,另一个是地方时为零点的经线究竟哪一个是180度经线,哪一个是地方时为零点的呢?
前面我说了“180度经线东面比西面晚一天”,“地方时为零点的经线东面比西面早一天”
对照图,经线oa西面是5月5日,东面是5月4日,西面比东面早一天,所以,经线oa就是180度经线
类似的,经线ob西面是5月4日,东面是5月5日,东面比西面早一天,所以,经线ob就是地方时为零点的经线。
oa是180度经线,ob在oa东面90个经度,所以oa的经度就是西经90度现在好了,已知西经90度地方时是零点,求东经120度地方时这还不简单西经90度向东到东经120度一共是210个经度
每15个经度是1小时,则东经120度地方时比西经90度早14个小时那么很显然,北京时间就是5月5日14时
地理时间篇三:地理常识之时区
地理常识之时区
【导语】
2015年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提供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包括2015公共基础知识练习、2015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公共基础知识征文等,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地理常识之时区》,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一、时区
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东边比西边先看到太阳,东边的时间也比西边的早。东边时刻与西边时刻的差值不仅要以时计,而且还要以分和秒来计算,这给人们带来不便。为了避免世界各地时间的混乱,国际上规定把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因为地球每24小时自转一周(共360°),即每隔经度15°为一个时区。
划分方法: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西经7.5°至东经7.5°,划分为一个时区,称为中时区或零时区。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
7.5°,合为一个时区。
二、区时
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为该时区的“标准经线”;每个时区标准经线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在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小时。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东西十二时区时刻相同,而日期相差1天。
三、昼夜长短的变化与计算
(一)夏半年:昼长于夜,极圈以内有极昼现象,日出的地方时刻早于6点。
(二)冬半年:昼短于夜,极圈以内有极夜现象,日出的地方时刻晚于6点。
(三)春分、秋分:全球昼夜等长,日出的地方时刻为6点。
(四)晨昏线:也称晨昏圈,是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两条半圆线组成,即晨线和昏线。晨线是从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分界线,晨线东侧是昼,西侧是夜;昏线是从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界线,昏线东侧是夜,西侧是昼。
本文来源:http://www.0477edu.com/thread-37592-1-1.html